一、培养目标
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坚实的药剂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和实验技能,能够从事本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同时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沿与动态。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查阅相关文献和撰写外文专业论文。
二👱🏻、培养方式与修读年限
1. 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采用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2. 在培养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自由探索和开放思路的教学和科研环境🧑🏿⚕️,采用以学生为主,导师引导为辅,学习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跨系、跨校选课,邀请国内一流专家来校讲学指导👆🏿。
3. 学制3年🚣🏽♂️。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可申请提前毕业,鼓励硕博连读😋🏂🏼。
三、主要研究方向
1.用于精准治疗的智能靶向纳米药物载体和制剂的结构-微环境-效应的研究♗🙍🏽♂️:
l 药物:小分子药物载体和大分子药物(基因药,蛋白多肽药,抗体药🧃🕰,小干扰RNA药和microRNA药);
l 载体🦮:高分子🤏,脂质体👩🏿⚕️,多糖,多肽为主的可生物降解载体系统;
l 疾病:肿瘤,硬化性疾病𓀏,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2.用于精准治疗的智能靶向纳米影像剂的结构-微环境-效应的研究;
3.仿生材料和制剂的靶向智能安全的生物材料-应用-效应的研究🫵🏼;
4.T-Body,溶瘤病毒和疫苗的肿瘤免疫治疗和精准治疗🫀🍒。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和研究方法类等公共选修课程。学位基础课为本专业的学位必修课程。学位专业课包括面向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结合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计分👨🏽🔧。
跨专业入学(原则上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跨一级学科可认定为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由导师根据学生本科课程成绩和现专业要求决定是否补修本专业相关课程🛍️,补修课程学分另计㊗️🔖,不能替代规定的学分。
本专业应修总学分至少为 30 分,且分项学分不低于以下要求,方可进入毕业论文答辩程序❕。
其中学位公共课的政治理论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医科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公共外国语为4学分🤢;《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自主学习,网上考核,不计算学分🫢🧑🏽🦲。
学位基础课至少应修满 8 学分♔;学位专业课(必修)至少应修满 7 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至少应修满 6 学分🦾。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选修)至少应修 2 学分。
(二)课程设置
五📦、科研成果要求
1.基本要求👩🏻🦼➡️: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排名为除导师或有关指导教师)或不同学科方向的共同第一作者在专业学术刊物公开发表或录用1篇论文,或排名为第二作者的学术论文2篇(排名为除导师或有关指导教师)🏊🏻♀️🎅🏻,第一完成单位为天美代理🤏🏻。
2.或有以下科研成果🚣🏻♂️:
1) 省部级论文成果、科研课题奖和学术竞赛的证书持有人。
2) 参与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书中显见姓名,参与章节撰写不少于2万字)。
3)以第一作者身份收录在国际性或国家级学会年会上的学术会议论文。
4)已获专利申请号的完成人(排名为除导师或有关指导教师之外列前三位🥴,即除导师之外排名第一的专利至少1项,排名第二的专利至少2项❤️,排名第三的专利至少3项)。
补充说明:
1.若刊物不提供录用函的,需出具录用邮件及文章清样,并由导师签字认可;
2.截至课程审核🌮✯,未达到基本要求⛔,也未满足其他科研成果要求的硕士生,由本人提交论文工作报告🛖,由相关专业2名专家评审通过后💂🏻,也可按期答辩并申请学位👠。
1⟹🚕、以第一作者发表(含录用)核心期刊(或Medline收录)以上刊物论文一篇👨🏽🎨;
2👩🏿🚒、以前二位作者发表(含录用)SCI论文二篇;
3、除导师之外排名第一位的申请发明专利一篇;
上述作者排序均不计导师,所有发表的学术论文署名时必须由导师或导师组成员作为通讯作者。
六、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后,硕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末之前参加系所组织的中期考核🦻🏽。以本学科为单位做好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论证工作,重在对论文选题的新颖性💡、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拟解决问题的学术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制订补救措施。研究生在修完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和考查合格,并通过中期考核后方可继续学位论文工作。考核不合格者经过院学位分委会举行有本人和导师参加主诉的学术考核听证和答辩🚱,提出淘汰与否的建议并上报核准。
七、学位论文要求
学生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要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论文写作必须保证不少于1年的时间,以确保论文的写作质量。论文正文一般不少于2.5–3万字。
八⚪️、基本文献阅读书目
1. Bentley's Textbook of Pharmaceutics
2. Modern Pharmaceutics, Fourth Edition
3. Textbook of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
4. Pharmaceutical calculations: the pharmacist's handbook
5. 周建平,屠锡德,现代药剂学新进展
6. 陆彬. 药物新剂型及新技术. 第二版
7. 邓意辉等译. 脂质体. 第二版
8. K. Taira, K. Kataoka, T. Niidome. Non-viral Gene Therapy: Gene Design and Delivery
9. Glen S. Kwon. Polymeric Drug Delivery Systems.
10. Nancy Smyth Templeton, Danilo D. Lasic. Gene and Cell Therapy: Therapeutic Mechanisms and Strategies, 3rd ed
11. Yashwant Pathak, Deepak Thassu. Drug Delivery Nanoparticles Formu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